从吴悦石的雪竹说起
吴悦石《雪竹图》
144×51cm 2017年
中国美术馆藏
前些日,笔者在视频号批评吴悦石一味霸悍,网友多数认同,也有画商认为霸悍是其优点。
此前笔者曾说过,风格是建立在大的修养与基本功上,风格也分积极与消极,潘天寿自嘲一味霸悍但其作品刚柔兼济,吴悦石则用笔一味求力,有笔无墨,且用笔单调,多悍而少韵,缺乏内敛,空有枯骨,八十耄耋,应该退退火气了。
单列出雪竹,可窥其用笔枯硬,虽古人云书贵瘦硬
方通神,但这话在此后的笔墨审美法则中嬗变,东坡侧锋取妍,山谷行笔注墨,皆与墨法相关,至清代刘墉被讥“墨猪”,言其墨多而无骨,此是当时保守派言,刘墉书法墨中藏骨,深得用笔三昧,难与俗子语。举上三例并非推崇用墨,而是应笔与墨相映发、相得益彰、相互协调与制约的。这在历代优秀书画作品上皆有体现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董寿平八十五岁墨竹
吴悦石之师董寿平,墨竹亦多瘦硬,而神采尚佳,盖其人尚骨而克制,每笔兼苍润,故有齐叶竹美称。
所以,枯硬霸悍而猛气横发失之粗野绝非优点。
上文说笔墨,又须讲雪竹的位置经营与布白,雪竹的画法细数起来有很多,但留白作雪的大写意最基本要求是留白的主次、大小,二者关乎位置经营与画面节奏,位置经营来自自然律,叶丛密则积雪多,竹竿细则积雪少,因而作画须疏密有致,如音律起伏,显然,吴悦石这张雪块的留白无宾主远近,失之平庸。
或曰重在用笔,如徐渭雪竹(上图),此言差矣,文长雪竹取其逸气所到,墨色层次如高中低音,错落有致,故雪的留白在次要。且用笔飞动而守法度,通幅得静气,画贵静而忌火气燥气,徐渭得静故了群动之境,非吴悦石可比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文长雪竹不经意安排,以飞白笔留雪,竹竿侧锋扫出,墨色变化诡谲,补其留白不足。
因有一二质疑笔者打嘴炮,也晾拙作供诸友批评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晋斋《雪竹图·雪压竹枝低》
纸本水墨 248x65cm 2018年
雪竹一直是笔者钟爱的题材,《雪压竹枝低》经意于布白与穿插,石压木,木遮竹,竹枝由后向前复遮石,既有雪压叶丛,又有新枝积雪,划地为雪、石白为雪,枝叶各积其雪,布白大小参差,既是雪又是形式,笔墨不累于造景,所憾者未能放逸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孙其峰(1920 -2023)邻家墙根雪竹
《雪竹图·雪压竹枝低》取法三人,徐熙、八大、孙其峰,徐熙借其枯木,八大取其顽石,大雪压竹学孙其峰,孙老的雪竹很多,但《邻家墙根雪竹》(上图)最佳,竹叶群的叠压穿插与雪块的布白错落有致,秩序井然,经意但自然而然。这类大雪的留白法并非其独创,清代高其佩,诸升、溥佐 等已常作之,再上溯,元代的郭畀、檀芝瑞、管道升都有大雪压竹的图式,元人雪竹多留白作雪,上承宋代画法而简略之,唯吴镇不染背景,钩淡墨线示雪,明陈栝枯墨打点作雪意,皆强调用笔写意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元 吴镇 墨竹谱之雪竹之法
明清于宋元基础上强调个性意趣而各有得失,徐渭得笔势而少安排,陈栝勾点肆意得用笔天趣,高其佩得玉洁而少深厚,诸升爽利失之枯硬,溥佐典雅而无墨,孙其峰墨酣而少高格。
诸家雪竹不能一一道尽,各有优劣得失,仅作简略梳理,记录留存,供日后创作之需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五代 徐熙 雪竹图
徐熙此图格高逸,真思卓然,曾于上博窥见,惜其不能尽笔意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五代十国,佚名 雪渔图(局部)
此图雪竹为工兼写,应是唐宋间常用画法,颇得情境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刘禹功拟徐熙雪竹
刘禹功调格高雅,巧思写雪竹,竹叶落雪得雪之感,妙在穿插丝毫不爽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元 檀芝瑞《雪竹图》弗利尔美术馆藏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陈栝 雪竹图 立轴 纸本墨笔 纵59.5cm 横30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陈栝此作未曾亲见,信此图笔意不让其父。双钩点雪前无古人,笔意恣肆,逸气所致,不用心处成天趣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不详
此作虽经意安排,而用笔少变化,亦可资参考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诸升(1617-1691后)《雪竹图》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清 高凤翰(1683-1749) 雪景竹石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高凤翰雪景竹石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溥佐(1918-2001)《雪竹图》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黄毫金(愙斋)
80后,出生广东雷州
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员
广东省舞台美术研究会会员
湛江市书法家协会会员
雷州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、理事
《书法雷州》编委会成员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- 上一篇:南博会拓展区域经贸合作“朋友圈”
- 下一篇:没有了